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

試管嬰兒 (IVF)


臨床小故事: 最困難的試管嬰兒?
十五年前,41歲的C小姐因為結婚多年不孕,看過一些醫師,也做過一些治療,後來到本院治療一段時間,最後在試管嬰兒技術的幫忙之下懷孕了。一切都那麼美好,產檢也都很順利,最後在36週附近,覺得胎動減少,緊急來醫院作檢查,發覺胎心速率下降,立即剖腹,但是還是晚了一步,出生後不久,4000公克的新生兒即死亡。解剖發覺,心室中隔有些肥大,但是回推產檢過程並沒有血糖高的跡象,只是末期,胎兒體重有過重的嫌疑。接下來,C小姐仍然再接再厲,努力作試管嬰兒,但是卵巢功能一年不如一年,常常一個月找不到一顆可以取卵的卵泡,而放棄。印象比較深的是,每次住院她都管制訪客,都有一個『妹妹』守在病房門口,過濾醫護人員及訪客。次數多了,我們發覺好幾次的『妹妹』都不一樣。一直到46歲哪一年,第一個月就有一顆卵出現,取卵時發現成熟度也不錯,隔天也正常受精,一般只有一顆胚胎,尤其年紀大,成功率不高,通常只作子宮腔植入(ET),而不作比較複雜的輸卵管植入(TET),但C小姐堅持要作輸卵管植入,因為成功率比較高,雖然比較辛苦,要作腹腔鏡手術。我們也同意了,我們幫她在四細胞期作輸卵管胚胎植入術,幸運地,14天後,她懷孕了,而且hCG指數還高達1,800單位以上,這次懷孕,她就小心翼翼作抽血檢查,血糖控制,終於9個月後,她得以抱一個健康娃娃回家。她是不是最困難的案例?不是,卵巢功能不佳,固然影響懷孕成功率,但子宮內膜因為流產手術而受傷,才是醫生最頭痛的問題。




 一﹑什麼是試管嬰兒?
試管嬰兒(test tube baby),又稱體外受精(in vitro fertilization, IVF),主要的定義是把卵子拿到外面來受精,當然有自然受精與強迫受精兩種,後者於現在通常是指卵細胞質內精蟲顯微注射(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, ICSI)。受精只是前一步驟,接下來是植入問題,輸卵管植入部份有分當天(配子輸卵管植入,GIFT,禮物嬰兒),隔天(合子輸卵管植入,ZIFT),或隔48小時(胚胎輸卵管植入,TET),嚴格來說,禮物嬰兒不算試管嬰兒,因為它還是體內受精,成功率不容易控制,近年越來越少人使用。如果從子宮頸作胚胎植入(embryo transfer, ET),時間就比較有彈性,從第二天,第三天,第四天,到第五天的囊胚植入(blastocyst transfer, BT)都有人作。
各位知道了,『試管嬰兒』並不是真正在試管裏長大的嬰兒,而是從卵巢內取出卵子,在實驗室裏與精子結合,形成胚胎,然後轉移胚胎到子宮內,使之在媽媽的子宮內著床。如果懷孕需要280天,其實從受精算起只有266天,那麼在試管內的時間有多久?15天都有。也許將來有一天,儀器設備進步了,待在試管內的時間可以越久,但前提是必須對母親與胎兒都有幫忙才可以,哈佛大學等較先進的實驗室告訴我們,越久不一定越好,所以他們最近第三天放胚胎比第五天來得多。

二﹑哪些人需要作試管嬰兒?
常常被學生問起『哪些人需要作試管嬰兒』?這個答案不一定,如果在課堂上,總會有一個標準答案,因為考試需要嘛!有五種情況:一﹑輸卵管不通:這天經地義,沒有通道,藉由體外途徑來受精,一點也沒有爭論。二﹑嚴重男性因素:如總活動精子數目小於1,000萬,則可以作試管嬰兒,而總活動精子數目小於100萬者,更必須加作單一精蟲顯微注射。至於阻塞性無精症,或精蟲型態異常者,也可考慮作試管嬰兒。三﹑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:因為嚴重的患者,輸卵管常會黏連得很厲害,就算通一點點,也對懷孕沒幫忙。但是多嚴重總是必須弄清楚,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不需要做到試管嬰兒的。四﹑捐卵手術:捐卵必須捐到體外來,所以不得不作試管嬰兒。五﹑不明原因之不孕症:必須經過完整檢查,與人工授精多次失敗,才可以稱之為不明原因。『多次』的定義,從前是認為6次,現在則以4次為標準。但年紀超過40歲以上者,次數可以再縮減。
實際上臨床的答案,跟課堂上的標準答案不一樣。例如說,十幾年前有個案例,某個病人五六年不孕,作了一兩次卵巢刺激,後來她的先生是某醫學中心小兒科醫師,被通知要被派到國外好幾年,如果這個月不懷孕的話,就會錯過一段很長的時間,加上這個病人有多囊性卵巢,為降低單次懷孕所承受的OHSS (卵巢過度刺激)的風險次數,我們就同意幫她們作試管嬰兒。生了雙胞胎之後6年,他們又自然懷孕了,可見試管嬰兒技術,並不是他們絕對需要的,只是那個時間點他們有需要。
甚至,台灣也有些試管嬰兒案例是因為輸卵管不通,之後幾年自然懷孕的例子,這也不意外,因為有時輸卵管不通的檢查不一定確實,有時是因為輸卵管跟子宮交界處痙攣,看起來像不通,其實是正常的。五六年前,有一個有趣案例,一個同學的妹妹跟某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結婚十幾年沒懷孕,其間作了許多次人工受孕的治療,其中光是試管嬰兒就作了6次,轉到本院時發覺子宮內膜很差,又在本院作了兩次試管嬰兒都沒成功,一共8次,都快放棄了,半年後自然懷孕了。該次分娩完,不到一年又自然懷孕了,真是奇蹟,所以試管嬰兒屢次失敗的案例,也是有可能自然懷孕的。

三﹑試管嬰兒的進展
早在40年代,科學家就開始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,1947年英國Nature雜誌就報告了將兔卵回收轉移到別的兔體內,借腹生下的幼兔的實驗。1959年有人把從兔子交配後回收的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受精結合,然後將受精卵移植到別的兔子的輸卵管內,生出正常的幼兔,成功地完成體外受精實驗。
1978年全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。因為當時沒有用藥物去刺激卵巢,所以IVF的成功率不到3%1980年澳洲成功,1981年美國出生第一例,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排卵針hMG而懷孕的試管嬰兒。1982年法國瑞典也相繼成功,1985年台灣也誕生第一例試管嬰兒。
試管嬰兒技術層面,第一部份是藥物使用,從一開始採自然週期,到1981年開使用排卵針與口服排卵藥,排卵針也陸續進步到現在的puregon gonal-F等,明年(2011年)還會出現一種最新的Elonva,大約要賣25,000元一支,可以一個禮拜打一次。當然,為了控制腦下垂體所參與的排卵機制,GnRH agonist也出現了,如Leupron, busurelin, zoladex等等,而且應用上越來越普遍,幾乎95%以上的試管嬰兒療程都會使用到它。近年來,更出現了GnRH antagonist,最近一代如Cetrotide等,副作用就很少,漸漸有要取代agonist的趨勢。
第二部份是培養環境的進步,早年因為體外培養不穩定,所以有很早期(例如配子時期或合子時期),就把胚胎送進去的想法。過去二十年一直到最近十年前,我們的TETET的數目相當,而且前者還要多出一些,主要是因為TET可以提供兩倍左右且穩定的懷孕率。近幾年來,培養環境改善,胚胎可以在外面養更久,所以ET的比例升高了,去年一整年有99%以上都已經採取ET植入法,大大減少病人接受腹腔鏡的麻煩。但成功率幾乎已經追得上傳統TET的成功率。
第三部份是受精技術的進步,從早年的體外受精,到微液滴(microdrop)受精,到SUZI (透明層內精蟲注射),一直到1992年的ICSI,的確大大地改變試管嬰兒的命運。從1992年之後,試管嬰兒幾乎沒有辦不到的事情,後來果真一些無精症,或睪丸切片都可以成功懷孕了,臨床成功率一下子升高許多。不只臨床,基礎研究也跟著升級,像最近有人要研究胚胎幹細胞養育成生殖細胞,因為發育出的精子卵子,都可能非常原始,所以ICSI便成為克服這些研究門檻的重要工具。所以有人把1978年第一個IVF當作生殖醫學的第一次革命,那麼1992ICSI便是第二次革命。
有沒有第三次革命呢?有,PGD (pre-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, 著床前基因診斷)。嗅覺敏銳的科學家在五六年前已經開始著手研究,目前可能一些科學技術還不完善,檢驗不夠快速發達,所以還沒有很大突破,但,這是一個重大的工作,也很可能就在近幾年就會突飛猛進。台灣也不能落後,除了本院幾年前的『救命寶寶』的出現,代表基因診斷與試管嬰兒的相輔相成外,最近訊聯公司很積極的在台北市內湖要成立一個PGD的受委託單位,可能就是聞出台灣有這個市場。

四﹑試管嬰兒的流程
首先,醫生會決定要不要作試管嬰兒?因為它是一個昂貴的治療方式,健保不給付,雖然價格比歐洲便宜將近一半,比美國便宜一半以上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。記得10年前我們跟病人說明時,ET4萬塊,TET6萬塊,曾幾何時,目前ET收費就將近台幣12萬塊。但是投資報酬率也是一個考量,試管嬰兒雖然動輒12萬元,但是成功率可達50%,甚至胚胎多可以冷凍起來,下一次或下兩次成功率也是很高,但是費用只有1萬元。但是其他治療方式,譬如人工授精,雖然技術費本身不到1萬元,因為藥物越來越貴,常常一個週期需要的藥費高達15到兩萬元,成功率卻只有一次,10%而已。不見得經濟,又試管嬰兒因為抽乾卵子旁的顆粒層細胞,之後發生OHSS的機會也會比較少。所以,醫生會根據『適應症』來告知病人是否需要做到試管嬰兒這一步驟,當然病人特殊情況也會被考慮。
第二步驟,是決定什麼時候作?怎麼作?因為作試管嬰兒花錢,所以時程最好能跟醫院配合,單是來醫院抽血,照超音波就要五六趟,加上交通與等待,上班族尤其要挪出時間來。於是,寒暑假來作得特別多,像本院今年七月份登記要作的就大約是平常月份的兩倍人數。但有些時候醫院會休息,像寒假的春節,我們實驗室都會關上將近一個月(2011年1月12日停止收新病人,至農曆年假完才開始收新病人)。所以事前要打聽清楚時間。
第三步驟,事前準備工作,像新加坡的病人,前一個月都先吃21天的避孕藥,我們有一大半的病人都在前一個月的排卵後七天,大概是這次月經來之前七天,就給予鼻內噴藥buserelin,來控制腦下腺的功能,以期待好一點的卵巢反應,這是長效的療程。而且,在正式治療開始之前,要先買排卵針,登記基本資料,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,有時碰到假日,連排卵針都不容易買得到。
第四步驟,月經來的第二天,必須來醫院抽血確定是否來月經?我們最近就碰到一兩個案例,其實是早期懷孕在出血,病人本身誤以為月經,經抽血或超音波確定懷孕,才一把鼻涕,一把眼淚笑著走出去。如果是月經無誤,就會按照既定計畫給予排卵針刺激,當然有人從第三天給藥,有人提早為第二天,甚至第一天,有人第五天或第七天都有。這中間仍然要密切追蹤,通常是月經第7911天都會回來抽血跟作超音波,以確定濾泡生長跟發育。
第五步驟,如果快要瓜熟蒂落,我們就會改打破卵針hCG,以促進卵泡最後的成熟。當然最近hCG已經由尿液改成基因合成的hCG (Ovidrel),但是畢竟hCG的半衰期還是比LH長,最近基因合成的LH已經上市,產生OHSS的副作用機會應該會低一點。但是目前LH還是太貴,也許幾年之後,有其他公司競爭,價格趨合理以後,我們就會改採用LH來促進卵子成熟。
第六步驟是取卵,目前99%的案例都是經由陰道超音波來取卵,取卵率也比較高。在我們醫院,取卵是用雙管針,雖然比較粗,但取卵率都可以達到九成以上。一般取卵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結束,有經驗的技術員,很快速地搜尋卵子,儲存起來送到培養箱,這樣可以保證比較好的品質。取卵後一般觀察兩個小時,看內出血嚴重不嚴重,如果情況不錯,當天就可以出院。
第七步驟,取精。一般是病人取完卵,回到病房,先生才到取精室取精。有時因為緊張,需要很久才能達到任務。少部份因為禁慾太久,精蟲品質不佳,我們會等一兩個小時,再請他取一次,往往第二次就合乎要求。精蟲經過檢查與清洗,如果太差,就會考慮在下午兩三點作ICSI,如果不錯,就會作一般受精。一般取卵都在hCG打完34-36小時完成,受精都在取完卵後3-5小時內完成。
第八步驟,胚胎植入。取完卵第二天, 一般都是電話聯絡受精率如何,假如正常,就會按照既定時程,例如取卵48小時或72小時後來醫院作植入,我們通常只會挑選比較好的胚胎植入,數目是三個左右。植入時通常只需要幾分鐘,但是我們會要求在床上躺兩個小時再回家。有的人希望躺更久,則需要少喝一點水,作之前把尿液解乾淨。當然,也有人120小時候再植入,到時可以植入更少的胚胎,兩個或甚至一個胚胎,但可以得到滿意的懷孕率。
第九步驟,黃體期支持。有些人黃體功能較差,尤其經過取卵手術,一些顆粒層細胞在手術時被吸走了,加上腦下垂體功能受到先前藥物的影響,黃體期給予積極的支持是需要的。平常口服黃體素utrogestan 100 mg一天三次,但有的人會加倍給予。現在又有一種陰道軟膏Crinone,理論上效果會更好。打油性黃體素的針,最近已經較不作了,因為痛跟全身過敏的副作用讓人受不了。至於要不要打hCG針來幫忙,就必須看會不會有OHSS的危險?如果有可能,可以改作女性荷爾蒙加上黃體素的替代療法,會比較安全。至於hCG打的時間,我們目前是取卵後3(72小時後)6天,9天各打一支1,500單位的hCG,但是我們最近可能會再考慮減成兩次,會延後第一次時間,並把最後一次停掉,以節省病人的負擔。
第十步驟,確定懷孕。一般會在植入後14天,也就是取卵後16天抽血檢測hCG來確定懷孕。抽血值如果在100200單位之間,單胞胎成分大一些,200-400之間,雙胞胎可能性大一些。但也有例外,我們有放單胞胎,後來按照標準時間來抽血,竟然高達1,800單位以上,最後生出一個健康的男嬰。如果,懷孕指數不到50單位,就比較有流產的疑慮,可是我們也有19點多,本來要放棄,卻認真追蹤,後來卻生產正常嬰兒的記錄。那最早什麼時候可以測懷孕呢?基本上,植入後一個禮拜,就可以知道,但我們都有使用hCG來支持黃體,所以會干擾,只有在一些多囊性卵巢的病人,黃體期不敢用hCG,但植入後七八天,肚子越來越漲,尿液越來越少,尿液濃縮結果,會讓尿中hCG濃度超過血液中三四倍,這時單是驗尿試劑,就可以輕易驗出懷孕來(我們曾經在尿液驗出懷孕的最低血液hCG值是5.8單位)。不過最後比較標準,或者說對預後比較有用的檢查是抽血檢驗hCG

五﹑試管嬰兒的成功率
『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』。常常病人問的都是外行問題,什麼『成功率多少多少』之類的,哪一家醫院又懷孕了幾個...等等。對某一個單獨個案來說,不是成功就是失敗,亦即0%100%兩種而已。評估醫院,或醫生的技術,才需要用成功率。懷孕率很重要嗎?如果剛從事不孕症這一行,也許是。從前,一個韓國教授來台灣訪問,他說在漢城做試管嬰兒時,懷孕率 30%,但平均年齡27歲,後來他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,作客座教授,那邊的懷孕率也是30%,但是平均年齡37歲。
試管嬰兒的成功與否,牽涉到很多因素。第一,是病人本身的困難度,如果像教學醫院,動不動就是碰到外面做過好幾次試管嬰兒失敗的案例,這種成功率鐵定不高,常常病人情況也比較複雜,例如年紀大卵巢老化,或子宮內膜不好等等。如果只是精蟲不好,成功率都可達5成以上。如果是捐卵,成功率更可達九成以上。
第二是醫師治療過程正確與否?為什麼我們要常常開會,十年下來我們已經開過不下2,000次的討論會,各種不同案例,不同藥劑,不同給藥方式,都可以反應不同結果。所以,我們治療的方法隨著年代,不斷改進。如果只是一兩個人,這種改進會很緩慢,而且不見得正確。還好我們都是把全醫院的案例一起討論,少則半小時討論兩三例,多的時候,一次要討論30例。我們也會接受國際委託的臨床試驗案,試驗過程中,所有醫師都會提意見,並監督,如果不是好的藥物或治療方法,是不容易通過整個醫院的把關的。治療的目的很簡單,要卵巢反應好,全身副作用少,懷孕率高,病人花費少的原則。
第三,實驗室本身因素也是一個問題。試管嬰兒技術不同於一般開刀,個人技術好,就能作得好。許多工作人員的配合,也很重要,人一多,管理問題也很重要。所以有歷史,有口碑的試管嬰兒中心,其實驗室的管理都是很上軌道的。偶爾,我們醫院也發生過實驗室品管欠佳的時候,這時主管會當機立斷,停止實驗室運作一兩個月,逐項清點,直到找出問題,改善了才對外開放。所以,即使我們跟一般實驗室一樣,使用國外有名的藥廠提供的培養液,但我們每一批都作內部控管,亦即先測試老鼠胚胎的生長發育之後才使用。雖然有一點麻煩,但是如果那些藥廠萬一有『突槌』的時候,或者進到台灣運送過程出瑕疵的時候,實驗室自己的把關,是保障品質的重要步驟。

六﹑試管嬰兒的副作用
試管嬰兒其實蠻安全,副作用很少。如果硬要列出副作用,第一個就是太貴了,有些小醫院的費用竟然比市面行情便宜一半,去問了問,好像該有的東西都有,只是品質不知道罷了,可見越來越多醫院會作之後,價格應該會合理一些,但是醫學這個東西,品質不像大賣場裡面的產品,你可以比價的,它的好壞可以差十倍以上,而一般『消費者』是感覺不出來的。
第二個,是有手術麻醉的風險。試管嬰兒是一個手術,至少取卵部份就是,平常抽血完,還可以壓住它,但取卵針比抽血針大了好幾倍,但拔出來之後,卻無從去壓迫傷口,況且這傷口還不只一個,如果取20個卵,兩邊卵巢起碼有五六個傷口。但還好,一年下來500個案例裡面,大約只有一兩個需要輸血,過去15年當中,大約5,000個案當中,沒有人需要剖開肚子來止血。
第三個,是用藥的風險。OHSS (卵巢過度刺激)是其中一個,尤其在試管嬰兒,用藥量通常比人工授精還多,『理論上』OHSS風險更大。大約10年以前,病房隨時都會有幾個OHSS案例住院,最高記錄同時有六個病人住在醫院裡。這幾年卵巢刺激方式經過不斷的研究改進,每個醫師都遵守討論會的共識,現在平均3個月住一個病人。反倒是學生來,都沒有實際OHSS案例給他們看了。
第四個,遺傳的風險。試管嬰兒技術已經有很多年,安全性也都經過檢測沒問題。甚至有報告指出,試管嬰兒出生的小孩比較聰明,成就也比較好,後來知道的原因是因為父母有較高的經濟社會地位,給予較好的教育所造成。至於試管嬰兒有時會用到的ICSI,報告上就不怎麼樂觀,會把父親不孕的體質遺傳下去,這當然大家都知道。1998年有澳洲學者指出,這些ICSI的小孩會有一些心智發展上的遲緩,但自然受孕跟普通試管嬰兒則沒有這個現象。最近比利時一個更大規模,年紀設定在五歲的評估,看起來卻沒有這種現象。所以,目前國內普遍共識是認為,試管嬰兒沒有危險,ICSI則可以避免就避免。
第五個,懷孕生產的危險。需要做到試管嬰兒者,一部份是年紀大,心急了。年紀大懷孕,稱之為高齡孕婦,高血壓,糖尿病諸多併發症跟著來。第二,年紀大,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機會增加,當然早產機會增多。另一種需要作試管嬰兒者,是以前曾懷孕,但屢次流產,現在沒辦法等了,就來作試管嬰兒,這些人懷孕後,當然流產早產的風險就增加了。而且,一般人懷孕流產,頂多重來一次,試管嬰兒可能5年才懷孕一次,所以再重來可能年紀不允許了。所以,如何保住得來不易的懷孕,更是試管嬰兒一項重要的結業式。世界上第一個發明hMG的以色列醫生,來台灣發覺一個現象很奇怪,台灣的試管嬰兒醫師只負責作試管,不負責追蹤生產,因為生產是比較勞累的活兒,就交給年輕的醫師負責,結果年輕醫師沒經驗,照顧沒多久流產了,又重回那個『主任級』醫師處再作試管嬰兒。這叫做『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』。這不幸的循環,是可以被終止的,只要醫師願意負責任地從頭照顧到尾。

七﹑試管嬰兒懷孕後應注意事項
第一,出血。一般醫師認為出血沒怎樣,我之前也幾個病人出血,後來也沒事?何況少量出血,不危及媽媽生命,健保不會給付。根據婦產科排名第一的文獻報導(Hum Reprod 2006; 21:1907-11.),不孕症患者懷孕後,有31.5% (772/2450)會出現早期陰道出血,其中一半會流產(436/772 = 56.5%)。存活者,將來發生早期破水機會也比較高(7.6% vs. 3.2% 無早期陰道出血者),早期宮縮機會也比較高(13.9% vs. 6.7%)。一般人流產機會30%不怎麼樣,因為她們很容易再度懷孕啊。但不孕夫妻10%的流產率都是很大的威脅,何況50%?試管嬰兒花錢都花了,還差幾天健保不給付的住院費用嗎?如果住到本院兒醫大樓的雙人房,一天費用大概在3000元以內。
第二,懷孕早期(5-8)子宮『突然』出現肌瘤(見下圖)在不孕症治療過程,都沒肌瘤者,很少『突然』出現,如果超音波顯現肌瘤沒有capsule,又會時大時小,位置不固定,很可能是非常早期的子宮收縮(myometrial thickening) (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1995; 5:44-6),不可等閒視之,需多臥床休息,加強黃體素補充,甚至情況嚴重者,可以考慮提早使用安胎藥(Am J Obstet Gynecol 2005; 192:458-63)。很多醫生也注意到了,子宮變形在懷孕早期也不罕見,窮緊張個屁!但同樣的,子宮收縮會引起bridging vessels斷裂,造成子宮內血腫,量多的話,就會溢出來變成陰道出血,流產率 56.5%,這時候妳選擇的醫師是試管嬰兒醫師或一般醫師,就會決定你這一胎安全生下來的機會多寡了。安胎藥yutopar(妳得寶)目前是全世界FDA唯一核可的安胎藥,為category B 的藥,在懷孕期間是安全的,德國有報告在5週開始用它都是安全的。可惜它的副作用會促使心跳增快,甚至手發抖,病人使用上會擔心。加上黃體素使用,尤其是100 mg progesterone in oil每天注射使用,加上充分或床休息,大部分的懷孕都能保得下來。最近看到許多藝人孕婦,每天穿高跟鞋忙於通告,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,我猜她的醫師一定不是專攻試管嬰兒的。試管嬰兒懷孕只是『成功一半』,『take home baby』才是試管嬰兒醫師的終極目的。目前不會改變心跳的安胎藥,最近還有發明一種Oxytocin antagonist點滴注射(需要住院),非常昂貴,但效果很好,一些病人用了之後常常以百萬結帳。但是目前都是要13週以後使用比較恰當,但公司本身宣稱在懷孕早期仍屬安全,可是文獻上並沒有充分證據說明。MgSO4使用,我們也都是在16週以後才使用。一般而言在台灣,24週以前出生的新生兒,不可能存活,28週以前出生,也會有許多毛病與腦性麻痺等後遺症,所以婦產科醫師盡量能keep30週以上,在醫學中心照料下,新生兒應該會有不錯的預後。

(A) 一對夫妻結婚12年經歷8次試管嬰兒失敗而自然懷孕6週,因下腹部不適,到某醫院看診,被診斷為『子宮內膜下肌瘤,需要子宮鏡開刀治療』,家屬質疑會不會因此流產?醫生回答下一次再懷孕。後來證實那不是肌瘤,經安胎藥治療後,病人足月生產。(B)懷孕9週輕微陰道出血,果然看到子宮前壁肌肉收縮,子宮下段有出血,所以陰道出血可以想像。(C38歲女性,嚴重腺肌症超過肚臍,所以試管嬰兒後,冷凍胚胎至腺肌症縮小時再植入3個胚胎,而懷孕3胞胎,因腺肌症緣故,於12週時接受減胎成單胞胎。懷孕14週因陰道出血而住院,可見到子宮前壁在胎盤後腫大。(D)上案例18週時,換成子宮後壁腫大。(E)上案例22週時,掉出蛻膜組織,大小達15 x 6 x 2公分,但是經積極安胎後,至34週半因臀位破水,接受剖腹生產。

第三,懷孕早期的破水。天有不測風雲,何況這些試管嬰兒孕婦,即使曾經千辛萬苦,但是未來艱難可能還是重重。一般醫師,發現懷孕期5個月破水,大多數人選擇終止懷孕。然而最近的醫療方法進步,如果相當難懷孕者,倒可試試看(單胞胎者有45%存活率)。觀察幾天羊水量,如果殘餘多,或甚至停止滲漏者,預後會更好。如果雙胞胎,上面胎兒破水,比較不會感染,安胎較會成功,肺與骨頭發育較不會受影響,最近有人建議20週前破水的雙胞胎,『殺掉』破水那一個胎兒,會有比較好的結果(66% vs. 16%活產兒出院比率)  (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8;138:158-63. Am J Perinatol 2008; 25:161-2.)。破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,所以預防破水,比治療破水更重要。許多人不到黃河心不死,常常警告過她們,結果依然故我,最後破水了就送到我們醫院來了,只好硬著頭皮治療了。2009年就有一個人工授精雙胞胎8-9週就陰道出血,一般醫師不信邪,任她在外面趴趴走,14週時換第二個醫生,血塊大小超過胎兒大小,16週換第三個醫生抽羊水,當天就破水,20週又換第4個醫生,又發燒故22週被送到本院急診,當然就是很悽慘了。最後雖然勉強安胎到30週又兩天,但破水情況嚴重的那一胎,出生後在醫院拯救120天之後仍然回天乏術。所以,試管嬰兒或不孕症,不是只要懷孕,而是要從一開始治療,追蹤產檢,生產都要全盤規劃,才能take a baby home。
『歡娛嫌夜短,寂寞恨更長。』 有時告訴人工授精的患者,我們醫院成功率平均10%,她說太低了。跟吃過事後避孕丸的大學女生說,你的懷孕率5%,她說怎麼那麼高?高或低的數字,端看每個人的心境與感受。即使是5%的流產率,媽媽還是不願意接受,因為總是千辛萬苦才得來的。看待56.5%的陰道出血流產率(第一孕期出現陰道出血,Hum Reprod 2006; 21:1907-1.)或25.8%的台灣試管嬰兒流產率(2008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之統計,懷孕率36.5%,活產率27.1%),總是使我們黯然。我們總覺得有許多事是醫生可以作的,當然病人也需要配合。15年前有一個『不乖』的懷雙胞胎病人劉小姐,本身是多囊性卵巢,本來就容易不穩定,懷孕了還趴趴走,跑到綠島台東玩,回台北不舒服還拖了4天才來門診,叫她住院又說陪她來的是『婆婆』,不方便,樓上樓下爬樓梯結帳作檢查,最後撐不住,住院了,4個小時就生了,26週半,最後早產的小孩為了復健花了好多年時間,最後還要骨科醫師動手術切掉肌腱。從此我便扮起『黑臉』,在懷孕早期就強力警告會有流產早產的風險,甚至還把超音波的照片誇大其危險性,還好這15年下來,再也沒有病人在30週以前生出來了。